全过程造价咨询施工阶段基坑降水造价控制探讨
(四川汇丰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610094)
摘 要: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施工过程,持续时间长,涉及工程量大、造价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动态控制降水工程量并合理降低基坑降水造价成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以某房建项目为例,从确定水泵实际降水综合功率、记录降水实际耗电量、掌控降水开始和停止时间节点、控制水泵最大工作效率时降水井数量等方面,对基坑降水造价的动态和主动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坑降水;造价控制;措施
0 引言
基坑降水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工程量大,造价占比高。基坑降水工作也只能在施工过程中体现,不能直接形成永久性产品,属于完成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作为造价咨询单位如何有效地实现主动地事前、事中控制,合理为投资方节约造价,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造价咨询单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降水工程量,可避免施工单位少降多结算或过度降水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并通过其它质量及安全方面的建议,拓宽造价咨询单位的服务内容。
1 工程概况
某房建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地下室整体2层,基础埋深10.2米,基底均处于连砂石层,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根据地勘资料显示,丰水期地下水位埋深为5.60~6.30m,该区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2m左右。地下水常年位于基底以上,直接影响基坑壁及人工挖桩壁的稳定及施工。根据降水专项方案,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共布置降水井35口,沿基坑周边布置降水井27口。由于本项目距离地铁较近且基坑面积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基坑中部降水困难,所以在基坑中部均匀布置8口降水井。项目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降水工程量为12600昼夜,涉及造价约300万元。
2 控制少降多结算措施
基坑降水是持续整个主体结构施工的动态过程,本工程降水井数量达到35口,如何24小时动态监控每口降水井运行状态,避免部分降水井停止降水后仍计取降水台班,成为控制的难点。传统上通过对某个时间点进行抽查并记录降水井运转情况的方式,属于静态和被动控制,控制效率低,可靠性较差。经过研究和分析,造价咨询单位决定通过监测用电量的方式来达到动态和主动监控的目的。
2.1 确定综合功率
每个降水井中的降水泵有额定功率,但由于水泵工作效率问题、电流损耗问题等,直接以额定功率作为实际计算功率并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际情况。因此确定出每个降水井的实际综合功率是确定最终降水工程量的关键所在。经过项目部探讨及分析,最终确定通过设置降水用电专线,以连续满负荷降水1周左右时间测得的实际耗电量来确定出综合功率,参建各方签字确认,以该实际综合功率作为最终计量、计价依据。
(1)设置降水用电专线。准确地确定用电量是确定降水工程量的重要环节,设置降水用电专线保证了用电量的可靠性。本项目采用2条专线对所有降水井进行供电,每条专线采用专用配电柜和专用电表(80倍率),配电柜进行上锁处理,由监理单位统一保管。管理单位不定时对专线进行巡查,避免私搭乱接的情况发生。
(2)标准耗电量的确定。经过各方协商确定,对基坑上的27口降水井连续8天进行抽水,测量出每天的耗电量,经统计汇总,确定用于计算综合功率的总耗电量。
表1 项目综合功率耗电量统计表 |
(3)计算综合功率。根据表1《综合功率耗电量统计表》中的统计结果,基坑周边27口降水井均连续不间断抽水8天,共计用电量22583度,根据综合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综合功率为:
即:22583÷(189×24)=4.98KW。
2.2 确定降水工程量
(1)巡查。造价咨询单位与监理单位监理形成共同巡查机制,原则上每天巡查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一方面巡查有无对降水专线进行私拉乱搭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巡查每口降水井实际开启情况。耗电量记录可以做到动态控制,不定时的巡查可以做到静态监管的效果,动、静结合提高了该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记录。造价咨询单位会同参建各方,每天对电表读数进行抄测记录,同时对电表读数进行拍照取证,最终形成表2《基坑降水用电量记录表》并及时签字确认,作为最原始电量确认依据。
表2 基坑降水用电量记录表 |
(3)计算降水昼夜工程量。根据每天记录的耗电量和前期确定的综合功率,便可准确计算出降水昼夜工程量,以此作为进度款和最终结算依据。
3 控制过度降水措施
通过以记录耗电量的手段来达到动态、主动及准确控制降水工作量,通过设置降水用电专线和定期巡查可排除非降水因素带来的电量消耗。但如何控制不必要的过度降水也是应该重点关注和控制的因素。
3.1 降水计量开始节点控制
3.1.1现场实际降水情况
本项目施工单位进场前,建设单位已对场地进行平整,施工单位进场后立即展开降水井施工工作,同时进行护壁旋挖桩施工。土方大开挖之前,施工单位对完成的JS-1至JS-5共5口降水井进行降水作业。基坑土方分别按A→B→C→D共4个区域先后开挖,并分两层进行开挖。由于环保要求及降雨等原因,直至动土32天后D区第一层土方才开挖完毕,其余22口降水井陆续开始全部降水工作。
3.1.2确定降水计量开始时间点
造价咨询单位认为施工单位开始对降水井进行抽水作业的开始时间并不一定是降水计量开始时间。由于实际情况及施工需要,往往施工单位提前降水,以解决现场施工用水需求,并非实际的基坑降水需求。因此,需要划清降水开始时间和降水计量开始时间的区别。造价咨询单位在监理例会及相关专题会上均明确表示和要求,降水开始时间点应由施工单位进行申请,由监理单位批复,最终批复降水时间作为降水计量开始时间。同时,原则上,降水开始计量的时间不应早于第一层(地下0-5米)完成时间节点。最终,根据监理单位批复的开始降水时间及以上原则,前期32天降水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不纳入计量台班。因此,有效地控制了降水计量开始的时间节点。
3.2 降水停止节点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何时可停止降水,施工单位及管理单位存在分歧,施工单位认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达到主体及二次结构全部施工完毕,且回填完成后才能停止降水。造价咨询单位建议,对于何时可停止降水,应由地勘单位及设计单位根据抗浮计算予以确认。经设计单位确认,由于本项目局部设计有抗浮锚杆,可在主体施工完毕并完成基坑周边回填后可停止降水。最终确认的降水停止时间比施工单位认为的需二次结构施工完毕时间提前,大大缩短了降水时间,减少了降水工程量,有效节约了投资。
3.3 确定降水井最高效运转数量
根据基坑降水专项方案,基坑四周设置27口降水井,基坑内部设置8口降水井,共35口。造价咨询单位提出,在达到设计要求的降低水位标高要求下,是否有必要全部满负荷运转,或者究竟多少口降水井运转便可达到设计要求。经过项目技术部研究确定,先将基坑内的降水井作为水位观察井,每天对基坑内的水位进行测量。经过测量和统计得出,在基坑四周27口井同时降水工作的情况下,测得地下水位比基坑底低3-4米。通过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认,间隔关闭其中5口降水井后,测得地下水水位比基坑底低1-1.5米。
通过对降水后的地下水位进行每天动态监测,以1米作为控制红线,当水位小于基坑底1米时,加开降水井;当大于1米时,减少降水井运行数量。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观测和动态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使降水井运行数量达到最高效,有效避免了过度降水的情况。
4 其它建议
4.1 坑内降水井尽量设置于后浇带处
根据专项方案,基坑内设置了8口应急降水井(后用作水位观察井)。筏板后浇带混凝土设计选用高于同部位构件混凝土等级,且采用膨胀纤维防水混凝土,同样适合后期降水井封堵。造价咨询单位建议,基坑内降水井尽量布置在后浇带处,可降低后期因封堵材料变化而增加费用,也有利于准确定位。
4.2 出水含沙量控制
本项目距离地铁较近,最近直线距离不足20米,且原始地貌以下约6米便达到砂卵石层。造价咨询单位提出,对出水含沙量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出水含沙量过高,造成地铁周围砂流失,形成空洞,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4.3 加强基坑及主体位移检测
本项目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地下室2层,类似于箱型基础。造价咨询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除了对基坑进行沉降监测外,还应对主体结构进行位移监测,避免出现建筑物浮动,进而造成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
5 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讲究动、静结合,有效、精准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除准确控制实际发生降水工程量外,还避免过度降水造成的投资损失,仅在施工降水方面就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约85万元。除此之外,通过造价咨询单位自身具备的经验,突破造价限制,从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辅助建设单位加强管理,降低风险,实现了以造价控制为基础向全要素控制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成都地铁天府广场深基坑施工力学分析[C].西南交通大学,2006.
[2] 吴佐民等.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张红.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分析[J].建筑安全,2015,(5):45~49.
[4] 郭建宏.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6):359~361.
[5] 朱雅楠.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