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造价分析
(成都新高建设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本文针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在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从节能、节水、可再生资源等方面与传统建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问题思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全寿命周期;造价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由此绿色建筑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其造价成本过高也对该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的控制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造价成本已成了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概念介绍
(1)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主旨是在最低限度影响环境和最高效地利用能源的条件下,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2)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具有相同的目的,追求相同的效果。而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实现建筑领域资源的节约和节能减排中占极大的比重。
2.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造价管理原则
2.1 效益最大化原则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项目要求其造价分析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需要加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从项目整体及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分析,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环境效益最大化以及提高社会效益,不仅满足人们对建筑项目的功能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环境、生活、经济等多方面需求。
2.2 可度量原则
由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相较于传统建筑和施工的特殊性,要求其所有成本(如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未来运营成本)均可度量。
3. 比较分析
针对绿色建筑,由于原始的评价标准已不再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所以我国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该标准重点突出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与室内环境的要求,注重过程控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建筑和规划类的项目,节地、节材、节地等部分对短期造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节水和可持续资源等则更多的影响到长期的成本积累。
3.1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前期造价与传统建筑前期造价分析比较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项目的前期成本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成本,主要有项目准备、项目建议、项目决策、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所花费的费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工程建设施工成本,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造所产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相应的管理费用以及治理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该阶段的成本占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70%左右,对于建筑成本造价分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1.1 节能设施投入的成本分析
相较于传统建筑,该部分绿色建筑成本的增加主要有外窗、门窗、屋面保温体系以及遮阳系统的成本,如屋面种植和呼吸式幕墙。该部分相较于传统建筑,前期成本投入较大,但后期对于能源成本方面有所节约,相当于成本有所回收。
3.1.2 环境改善设施投入的成本分析
根据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规范,为改善其室内的环境,一般会安装室内通风装置、室内除尘装置、垃圾回收处理装置、设置建筑隔音措施等,该部分的投入相较于传统的建筑也属于成本增加部分,且投入量较大,后期成本回收较小,故对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造价分析影响较大。
3.1.3 节地改善投入的成本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期对全国土地价格调查的结果,即对全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地价占房地产比例在15%~30%,平均比例为23.2%。故如果土地成本降低,不仅使建筑总体造价下降,同时也会使项目建成后的房价大幅下降。所以,节地改善措施的投入使绿色建筑成本相较于传统建筑成本有所下降。
3.2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后期成本与传统建筑后期成本分析比较
后期成本是绿色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未来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运行维护成本和报废处置成本。其中运行维护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养护成本、管理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等;报废处置成本则是指绿色建筑项目达到全寿命周期即报废年限后,处置建筑所产生的拆除费、场地平整费、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等。
3.2.1 节水设施投入的成本分析
该方面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中水利用是指收集生活废水并对其进行处理至达标,然后输送回家庭用于坐便冲洗、或输送到小区绿化带用于灌溉、或用于道路以及车辆的冲洗等方面;雨水收集利用则是将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原理与中水利用类似。这部分不仅节约了水分,同时从长期来看成本相较于传统建筑有所下降。
3.2.2 可再生能源投入的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中可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热能和生物能的投入。对于热能的投入,北方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烧火加热或传统的火炉,而绿色建筑主要采用地源热泵或者地下铺设通风管的形式,该技术虽已成熟,但是成本仍然非常高,主要适用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目前绿色建筑中生物能投入较少,且相较于热能,该技术发展不够成熟,成本更高。
3.3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总造价分析
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其造价一定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目前绿色节能建筑的生产及厂家的技术发展状况不同,加上时间因素的影响,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阶段的造价难以准确的计量。虽然我国已提出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概念并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和《绿色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标[2017]28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陆续发布了绿色建筑计价定额,但是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故现阶段我国主要将绿色建筑的投入放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面,但这并不等于绿色建筑就意味着建筑造价的提高,考虑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后期是存在能源成本的节约的。
4. 问题思考
绿色建筑前期增加的造价是否能在后期得到经济回报呢?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在建筑建造前期成本的投入量极大,进而造成了绿色建筑的造价有所提升,但是将增加的建筑成本折合到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再加上建筑物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减去后期节能减排、资源再生等回收的成本,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增加造价是存在后期能够得到经济回报的。故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应在现行造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考虑其在施工建成后的运营、维护成本及能源节约回收利用成本。由此可见,从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进行造价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对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不能像对待传统建筑那样只考虑短暂的经济造价,要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分析,将绿色建筑的造价分析加入到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综合成本。其中主要包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做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明确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和产出效益,并针对整体成本与整体效益是否对等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发展以及该方面造价分析领域的完善。这一意识和造价管理举措的实施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最终成本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时刚,王立雄,张余力,褚泽晶,高宏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与设计对策.土木建筑与工程环境,2016年8月:1-2.
[2]柳杨.绿色建筑项目的造价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1-4.
[3]郭建.绿色工程建筑施工的造价分析.江西建材,2016年:1-1.
[4]吴志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造价分析与管理.才智,2012年:1-2.